禮儀之花鑄輝煌 黃福香
發(fā)布時間:2016-08-17
瀏覽次數:993
來源:鄭州市商貿管理學校
點贊數:0
一九八八年一月,全世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法國巴黎召開了一次會議,結束時做出了一個破天荒的宣言:“如果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,必須回頭二千五百年,去吸取孔子的智慧?!庇纱丝磥?,孔子已不再單單屬于中國,而是屬于全世界的了。縱觀《論語》,我們不難看出,在孔子的心目中,“禮”位高權重。
在《論語》中,孔子不僅提到了治國之禮、君臣之禮 、兄之禮,而且還非常重視師徒之禮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,對學生“誨人不倦”, 使學生“學而不厭”,耐心訓導可見一斑。在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》一章里,面對自己的四位弟子的不同態(tài)度、不同回答,或哂或與,都面帶微笑側耳細聽,態(tài)度和藹親切,似兄長,似朋友,與學生達到心與心的交流,情與情的碰撞。無論學生回答的正確與否,從不打斷學生的回答,這是對學生的尊重;對學生的不同見解,不妄加評論,這是對學生敢于發(fā)表自己的獨到見解的肯定。
在這一篇章里,孔子的導入語,也可謂別具一格:“以吾一日長乎爾,毋吾以也?!币馑际遣灰驗槲冶饶銈兡觊L一點就不敢說了。一開始他就創(chuàng)設了一種輕松的氛圍,使學生面對師長,倍感親切。這里無師長的虎威、學生的恐懼,而是兄長朋友共處之。是啊,只有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,學生才能放松心態(tài),打開思路,與先知對話,與知識博弈。如果老師一上課就板著一副嚴肅的面孔,使學生處在恐懼中,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如履薄冰,學生能學到知識嗎?有人做過一種實驗:給老母雞放搖滾音樂,使母雞生活在恐懼中,結果母雞下的蛋都是畸形的。試想如果學生面對一個十分威嚴的老師,一看見就心怵,久而久之也會得恐懼癥。面對這樣的老師,不要說學知識了,就是想學也學不成,因為學生的大腦太緊張了,丁點的知識都擠不進去了。
孔子認為,為人為事,應當 “克己復禮”,也就是努力約束、限制自己的欲望,使自己的言行舉止更加符合人之為人的倫常規(guī)范。 “克己”就是約束自己,即修身,加強自我修養(yǎng)。作為老師,更應該加強自身修養(yǎng),成為學生的表率。因為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,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”。 “不能正其身,如正人何”?是啊,不能端正自己,又怎么能端正別人呢?教師是學生的榜樣,自己的一言一行,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長。老師的動怒發(fā)威,其實就是在學生面前失了禮。把自己凌駕于學生之上,唯吾獨尊,唯我獨大,不能躬身示生,不能和學生平等對話,與學生達不到心與心的交流,而學生在課堂上得不到智慧的碰撞,擦不出思想的火花,那么為師者,就是失敗者。由此我突發(fā)奇想,在今后的教學中,能否把學生的座位重新編排,排成半圓形或者扇形?老師能否走下神圣的而又高高在上的講臺,走進學生中間,和學生來個近距離的接觸,與學生在同一高度平等對話呢?如果這樣,老師降低身段,離學生更近,學生就能更容易接受老師,接受知識,我們何樂而不為呢?
孔子面對自己提出的問題得到的是四個不同的答案,而孔子自始至終都是面帶微笑,笑而不語??鬃诱n堂上的“禮”,可以說達到了極致。這是以“老師為主導”(發(fā)問、問志),“學生為主體”(回答、述志)的課堂模式的典范。在這里無師道尊嚴,無生之慎卑,有的是兄長般的深情,朋友般的交流。師生同坐,共享藍天白云,共繪理想藍圖,共譜人生篇章,此情此景,真乃快意人生,羨煞世人也!晉人袁宏曾在《后漢記·靈帝紀上》說:“經師易遇,人師難遭?!比松谑赖靡淮藥熥阋?,死而無憾事也!
在二千多年前的戰(zhàn)火紛擾之中,孔子顛沛流離,周游列國,禮儀天下,講學不輟,可謂前無古者,后無來者。正是他的“禮”,使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生生不息、日益壯大;也正是他的“禮”,才使五千年的華夏之邦,雄踞東方,日益強大;也正是他的“禮”,才使中國的“儒”文化走出國門,走向世界,成為人們頂禮膜拜的文化圖騰。作為國人,我們?yōu)橛羞@樣一位先哲而驕傲;作為教師,我們?yōu)橛羞@樣一位圣賢而自豪??鬃拥茏尤?,賢人七十二,這是他以禮鑄就的,在人口稀少、時局動蕩、食不果腹、四處流浪的年代里,孔子的門生可謂多矣;孔子所培養(yǎng)的優(yōu)秀生可謂優(yōu)矣!他的教學成績令世人震驚,令吾輩咂舌。放下師道尊嚴,放下為師的架子,走下講臺,走到學生的行列中,走進學生的心田里,那么我們離成功也就不遠了。
無禮之民族,便是野蠻之民族;無禮之地域,便是蠻荒之僻壤;無禮之國度,便是無序之邦國。如今我們倡導的講文明,其實就是講禮儀。沒有禮儀,文明將不存焉。講文明話,做文明事,當文明人,無不打上了“禮”的烙印。只有讓禮儀之風吹進千家萬戶,禮儀之花開遍神州大地,才能鑄就明日的輝煌。